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环生学院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4-05-16  发布者: 点击阅读数:

本网讯(通讯员 杨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建功立业,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2024年寒假,我院组建了7支社会实践团队,组织开展了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形式多彩、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寻三访”小分队

团队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访了国家军事博物馆、四川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山东济南英雄山、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古田苏家坡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寻红色精神、红色记忆、红色文物,访红色名人、红色名村、红色名地,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丰富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和文化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展现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别样风采!

 

 

“镜头下的温暖”实践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团队于2024年春节期间开展南北春节文化交流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各地,通过镜头记录下了陕西西安、山西吕梁、湖南岳阳、湖北咸宁7个省份15个地区独特的春节习俗。队员们采访了各地的居民,了解他们对家乡习俗的传承与热爱。将收集到的素材精心剪辑,制成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并发布推文9篇,分别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上发布,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阅读量达1000+

 

 

 

“科普知识小驿站”实践团

团队成员2024年1-2月期结合专业知识,以多巴胺、神经递质、食品安全、生态保护等作为科普主题,制作科普微课10个,阅读量达1200+。本次社会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科学的环保意识和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探索欲,用便利的科普形式营造良好科学氛围,扩大科普知识影响力。同时也提升了团队成员微视频制作、推文排版发布等能力,为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暖冬公益行”实践团

团队引导成员利用寒假在家乡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开始前邀请了往年的优秀队员分享实践经验,全员线上学习了《志愿服务条例》并开展了安全培训。成员们根据自身情况自由报名家乡的常青花园第七社区新年传祝福、黄石花湖春节环卫、舜德佳园社区扫雪行动、火车站守护春运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寒冷的冬天带来希望,传递爱心和温暖。

 

 

“同心共建,振兴乡村”实践团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践行青年的担当使命,本实践团队引导成员去到冯铺村、汊河村、东郭村、镇良村、梅村、追塘村、小庄村、薛集镇、宣化店镇等地,观察乡村变化,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发布推文4篇,以此介绍乡村文化,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实践切实感受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乡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更加清新,水质更加清澈,今后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小日常”打卡实践团

团队成员每天坚持打卡,一共坚持了二十五天,英语赛道的同学平均每天打卡60个单词,语文赛道的同学平均每天摘抄200字同时,每周对打卡结果进行总结公示,激励同学们的打卡自律性。团队成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打卡的过程中,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团队。不仅提高了环生学院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营造了放假期间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

 

“萌芽”招生宣传实践团

为加强同学们与高中母校的联系,扩大学校和学院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团队积极号召学院各年级同学参加,前往孝感一中、大悟一中、恩施一中、咸宁高中、宜城一中、红安一中、宜都一中、郧西一中、华泰中学、荆州中学、秭归一中、浠水一中、厦门六中等13个高级中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招生宣传活动。前期团队成员共同修改PPT、整理宣传手册以及武工大文创小礼品,中期,根据高中母校的实际情况,联系高中老师,组织开展线下宣传活动,团队成员以生动有趣的视频展示学校独特的校园风光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结合PPT向高中学弟学妹们介绍武汉工程大学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科研竞赛、学生活动等情况。活动最后,实践团成员发放宣传手册和学校文创产品并留下联系方式,解答学弟学妹们关于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问题。

 

 

今后,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委将持续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大力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以多样立体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审稿 郑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