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 |
项目名称 | 参赛学生 | 指导老师 | 获奖等级 |
低碳氮比菌-藻共生系统(非曝气)氨氮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 | 田娇阳 陈宇杉 龙彩云 李永康 童星语 | 肖春桥 | 一等奖 |
氮添加下反硝化抑制剂对酸性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机制 | 梅翰麟 严懿伟 王鸿昌 张健 杨子悦 | 郑宁国 | 一等奖 |
基于MIL-53(Fe)的智能活性包装膜的制备及应用探究 | 唐亚琪 吴蕊辰 陈明东 张颖 陈绒 | 杨浩 | 一等奖 |
新型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 王语嫣 陈昌梅 吴羽豪 刘艾家怡 薛思哲 | 朱园园 龙姣 | 二等奖 |
铜污染对微塑料生物被膜中定植细菌抗性基因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探索 | 管思雅 欧阳瑞丹 吴兴平 张童童 王晨鸣 | 江南 | 二等奖 |
“硫”“光”溢彩-基于可见光催化构筑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生物活性分子 | 常梦然 熊润 邱家俊 叶瀚卓 李杰 | 关志朋 董志兵 | 二等奖 |
UV-B诱导下普通针毛蕨中黄酮氧化损伤修复与其生物合成调控 | 胡方妮 朱雅婷 陈诗莹 张昊梦 毛丹 | 刘子维 冯菊红 | 三等奖 |
高灵敏度恩诺沙星电化学传感器的开发 | 曹霜 易思文 肖祎程 米军霖 郭雷 | 彭祥 王树林 | 三等奖 |
氮素对土壤中聚乳酸塑料降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 | 王子欢 陶福临 杨晨欣 | 俞永祥 | 三等奖 |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果蝇先天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 尤嘉乐 彭玉虎 辛茹 刘沁雪 朱宇欣 | 周文科 | 三等奖 |
肉桂精油微胶囊联合高压静电场对卤牛肉贮藏品质调控及货架期预测 | 欧阳馨怡 张思豪 周洋 刘小瑜 罗远永 | 杨芳 张美 | 三等奖 |
便携式黄曲霉毒素传感器 | 李芯蕊 卢悦 韩佳慧 胡朵朵 程福烨 | 王树林 彭祥 | 三等奖 |
红曲菌发酵谷物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及形成机制 | 卢思羽 陈清华 张诗怡 戴于翔 付紫文 | 陈功 | 三等奖 |
真菌及其介导合成的金属纳米粒子共作用对制药废水中残留新霉素及其抗性基因去除的研究 | 邢云成 胡申芳 李林峰 王德超 任子顺 | 程波 孔海霞 | 三等奖 |
光驱动Bi4Ti3O12消除抗生素环丙沙星及其降解过程对水生生物和豆苗的毒性探究 | 胡炳文 吴嘉良 喻恺恒 胡景茹 | 程刚 | 三等奖 |
金属纳米材料增强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碳阳极产电性能和新霉素制药废水修复功能的研究 | 张诗宇 夏毫众 张乐珺 陈春燕 狄睿 | 程波 孔海霞 | 三等奖 |
铁钴镍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工业级电催化“地沟油”升级 | 任瑞鑫 李静 陈冠生 熊星焯 刘浩然 | 吴丹 | 三等奖 |
一“球”定音——新型MIP-202/TpPa-SO3H改性硅胶微球的绿色合成及生命/环境分析应用 | 余诗悦 邓颖辉 刘旭 周雨蝶 孙中权 | 汤胜 | 三等奖 |
蓝域护卫——纳米钼酸盐在藻类控制中的生态共生体系研究 | 张曦宇 黄振 石文扬 黄华 卢禹佑 | 张歌珊 袁军 | 三等奖 |
“流”光溢彩,精准筑“药”——基于连续流技术合成新型抗流感药物 | 朱欣恬 张雨晴 陈雨凡 林哲好 姜春彦 | 王海峰 | 三等奖 |
柚子皮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 张人桃 程苗苗 张昊铧 孙玉涵 赵致远 | 吴风收 林笑 | 三等奖 |
铈铁基沸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对磷石膏淋滤废水中磷氟的深度去除研究 | 李菲 王佳豪 李思琪 贾舒婷 刘孔明 | 李小娣 余军霞 | 三等奖 |
多农业废弃物生物活炭的制备及其在锌空气电池中的导电调控研究 | 邱锐 杨焕宇 邢雨阳 刘悦君 赵嫄嫄 | 刘通 | 三等奖 |
"铂钴铜"今——基于MOF衍生及激光诱导构筑PtCoCu纳米酶/石墨烯高性能电极及过氧化氢传感研究 | 方语嫣 杨仁慧 樊心怡 | 张媛媛 | 三等奖 |
可降解微塑料对东南景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孙亚茹 巫政侃 朱礼勤 沈康 | 袁鸣 | 三等奖 |
基于产酸电活性菌群的废旧锂电池贵金属绿色再生技术 | 刘凡 陈文杰 | 钱毅光 | 三等奖 |
虎奶菇菌渣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染料脱色性能的研究 | 吴晓婷 张宇恒 易佳慧 张恒沧 张煜婕 | 孙雪言 张师嘉 | 三等奖 |
外源合成黑水虻抗菌肽及其对斑马鱼肠道微生态机制的研究 | 胡朝爽 屈森 徐浩 王梦妍 林肖倩 | 夏静 姚槐应 | 三等奖 |
基于tsRNA的肝细胞癌小核酸药物筛选 | 肖冰盈 贾栋梁 李嘉星 赵偲璇 | 刘紫薇 | 三等奖 |
“墨”中送“碳”— 一种新型MOFs与碳点复合材料用于分离生物活性分子及环境污染物的研究 | 柯子怡 胡捡 齐珊珊 贺凯石 | 汤胜 | 三等奖 |
武汉城区河流-湖泊连续体水-气界面CO2释放规律及影响机制研究 | 严子龙 赵宇卓 王俊豪 骆佳颖 | 袁丹妮 李思悦 | 三等奖 |
重组型层粘连蛋白(LN)抗体的研究 | 杨舒惠 谢婉怡 张婉玉 李欣怡 吕征 | 刘玉兰 | 三等奖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 |
项目名称 | 参赛学生 | 指导老师 | 获奖等级 |
“相伴相助”——TiO2晶相调控促进高效催化去除抗生素环丙沙星及其降解过程生物毒性研究 | 胡炳文 吴嘉良 喻恺恒 | 程刚 | 一等奖 |
绿境先锋——生态环境智慧监管领航者 | 汪巧玲 熊梓林 王泽楠 丁若桐 周攀 李紫宁 | 曹吉胤 张哲 | 一等奖 |
MGO可视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拟南芥活体成像和干旱胁迫监测研究 | 程智慧 吴雨纯 朱子杰 | 刘根炎 孙琦 | 一等奖 |
冠状病毒Mpro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 研究 | 彭进琦 袁琪 邓雅雯 王语嫣 田雨彤 蒋思思 | 张双双 古双喜 | 一等奖 |
生物质植酸过渡金属复合光阳极及其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 | 陈紫芊 黄筱妍 史瑨媛 孙天齐 邱谦 李玉洁 | 石长玮 陈必义 | 一等奖 |
健康与生态双护航——面向医药与环境精准检测的高效色谱分离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 赵露露 余诗悦 邓颖辉 李菲 廖靖雯 商孙琦 | 汤胜 | 一等奖 |
武汉市湖泊碳迁移转化过程及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影响机制研究 | 刘梦琳 李正彤 严子龙 赵宇卓 | 李思悦 | 一等奖 |
基于金属-多酚自组装纳米光热剂用于肿瘤线粒体的精准靶向治疗 | 周俊 余嘉慧 邵珉祺 吴慧琪 李润悦 | 陈思 | 一等奖 |
微纳“敏”探——金纳米多重间隙协同用于SERS超灵敏农药残留和水质监测 | 周泽润、郑智霖、刘唯茜、李海婷、杨韩雯、夏文希 | 马良 | 一等奖 |
基于纤维素的BChE固定化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抑制剂筛选研究 | 宫咪雪 刘利淇 马婧芳 | 孙琦 罗晓刚 | 一等奖 |
油然新生——铁钴镍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工业级电催化甘油升级 | 陈冠生 龚学海 吴轶凡 任瑞鑫 吴宇轩 李静 | 吴丹 | 一等奖 |
“铅”“菌”一发——土壤铅污染危机破局者 | 陈宇杉 田娇阳 卢思羽 陈芮 李晨如 | 肖春桥 | 一等奖 |
瞬荧先知——点亮毒害气体检测新方向 | 张文睿 王天怡 王雨菲 姜环 刘欣炎 余咏宣 | 罗晓刚 徐志强 | 一等奖 |
铝悦新生-基于新型光催化剂的智能污水处理设备 | 朱思源 黄尹 周宇轩 | 柯军 关洪亮 | 二等奖 |
高效生物质活性炭基锌-空气电池及其安全性能评估系统的综合探究 | 邓良浩 邱锐 杨焕宇 邢雨阳 刘悦君 | 刘通 | 二等奖 |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调控策略的空心多孔Co3O4传感器——面向生命健康防护的环境毒素监测技术革新 | 张广辉 李如心 张耀严 | 黄文娟 陈相柏 | 二等奖 |
金锂回春—构建废旧锂电池的生命循环之链 | 刘雨 谭正鑫 奥琪 孟均 左佳文 米合拉 依·吐 尔逊 | 王岩 喻发全 | 二等奖 |
井下生命线——基于YOLOv5图像增强网络的井下矿工异常行为监测方法 | 周唯一 张浪 冯铖 张泽雨 詹博 樊淑芳 | 张民波 | 二等奖 |
基于Al(OTf)₃催化的四氮唑烷基化反应研究及其在心血管药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 周姝琦 卢清华 伍玥如 何子睿 董文聪 | 王海峰 曾婕 | 二等奖 |
体外诊断试剂—重组型抗体蛋白的研发与生产 | 杨舒惠 张婉玉 谢婉怡 李欣怡 唐俊泽 | 朱雄伟 | 二等奖 |
水到氢成——增效性光伏电解空气水源绿氢制备系统 | 崔鲁昊 章宇涛 龚怡涵 刘文静 | 黄璐 刘鹏 | 二等奖 |
生态卫士——含氮染料废水的连续流催化处理关键技术 | 毕卓远 姜梓淳 | 奚江波 | 三等奖 |
钴磷赋能,磷化钨催化剂电子结构调控助力析氢效率 | 郑炟炜 何一舸 张安琪 董峰岩 胡文涛 王家梁 | 刘东 | 三等奖 |
金属多酚网络负载 ZIF-8 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高效去除研究 | 高悦 丁文杰 叶钊 付玮 | 张娟 | 三等奖 |
塑能新生——构筑双金属磷化物@碳材料及其光电-芬顿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徐梦蝶 张思涵 曹冰颖 熊诗宇 余泽 王紫煊 | 杨欢 | 三等奖 |
基于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用于丁硫克百威的分析研究 | 戴淑娴 胡梦婷 常梦然 张航旖 郑子侠 | 雷祯 | 三等奖 |
钴/氮掺杂碳空心球的精准构筑及苯二酚异构体的电化学传感研究 | 程晓敏 方语嫣 徐子轩 杨仁慧 樊心怡 刘雅婕 | 张媛媛 | 三等奖 |
Ni4(S-cy)8团簇负载CdS光催化产氢性能与机制研究 | 陈睿 向克勤 卢阳胜 | 田凡 赵慧平 | 三等奖 |
双网共筑,柱藏乾坤——手性MON/COF双功能化硅胶的创新合成及生物医药与环境分析应用 | 胡捡 华瑞 柯子怡 胡艳 谢逸轩 王宏杰 | 汤胜 | 三等奖 |
镍碳氢生—生物质基镍-碳协同催化电解水实现绿氢高效驱动与废液节能处理 | 张文茺 李盈 刘博文 张梦欣 月 查剑杰 徐嘉怡 | 王建芝 | 三等奖 |
Elevational dynamics of vegetation change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 蒲广 刘凡 何博文 莫凯安 | 滕洪芬 | 三等奖 |
碳尽其用——调节NNU-55(Fe)的d带中心以增 强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 赵俊涛 吴烽 卢芃 | 张军 | 三等奖 |
磷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 段辉琴 贺思璐 廖玲玲 | 王海涛 | 三等奖 |
碳源驱动异养硝化功能菌群碳氮代谢机制研究 | 田娇阳 李永康 童星语 陈宇杉 龙彩云 潘文月 | 肖春桥 | 三等奖 |
Degrading poly(lactic acid) microplastic induces priming in agricultural soils | 王子欢 杨国灵 张丹 翟可欣 | 俞永祥 | 三等奖 |
“缺陷与金属助力碳中和”——氧空位与金属助剂协 同促进中空TiO2光催化CO2转化及其选择性研究 | 胡景茹 周思梦 杨经纬 张凯 | 程刚 | 三等奖 |
绿芯智控–模块化架构下的物联大葱种植平台 | 彭铖昊 王瀚毅 杨育成 程开甲 王敬钧 | 李欢欢 吴若麟 | 三等奖 |
前药提效——妙术谋康,助力兽药增益生息 | 赵焓辰 陈昌梅 吴蕊辰 唐亚琪 方涵 张嘉乐 | 古双喜 张双双 | 三等奖 |
膜力无限-开启永动过滤新纪元 | 许一川 田雨 尚奇祥 樊思雨 胡可欣 朱子蕴 | 朱丽 王树林 | 三等奖 |
管道赋活者—一种非开挖式排水管道智能修复机器人 | 罗子丹 葛昕羽 孙怡欣 向康 钱焱 | 程鹏 | 三等奖 |
磁探锐眼——净源磁探管道安全卫士 | 聂怡璇 刘津铭 刘琦繁 王佳惠 程琦萱 | 巩朋成 刘藤升 | 三等奖 |
视界无界——AI领航的助盲新征程开拓者 | 马丙钊 刘莹南 许可欣 薛涵午 葛满洋 | 刘皓 | 三等奖 |
智肥管家——新型绿色化肥助力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 韩雅洁 张敬帅 万雨璐 陈梦瑶 董妍君 | 裴忠惠 周耀胜 | 三等奖 |
泓净四方——一种基于撞击流的多模型“滤水先锋” | 董峰岩 许凯威 杜健鹏 卢禹佑 张书怀 | 张歌珊 袁军 | 三等奖 |
与菌别——微波辅助气溶胶法制备纳米银 | 雷雨田 王想楠 魏妮 刘姿彤 林哲好 张翼飞舞 | 王翔 姜兴茂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