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师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9月17日下午,环生学院组织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观看了“2025年湖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和平作专题宣讲报告。孙院士以“测绘技术赋能国家战略新格局,科学家精神照亮荆楚发展新征程”为题,通过回顾我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奠基人方俊院士的学术人生,系统梳理了这位科学巨匠的卓越贡献。从筚路蓝缕开创学科体系,到勤能补拙攻克技术难关;从严于律己的治学态度,到奖掖后学的育人情怀,孙院士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
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及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环生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通过此次活动,研究生们进一步增强了学术诚信意识,明确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今后的学术研究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审稿 郑冬洁)
2025级环生一班研究生 刘洋
听完孙院士的报告,深受震撼。报告将高精尖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粮食安全、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相连,让我深刻认识到,原来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的数据,都蕴含着服务国计民生的巨大能量。这彻底改变了我对测绘仅是“画地图”的狭隘认知。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更应具备这种“顶天立地”的视野,将个人研究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于荆楚乃至国家发展的新征程。
2025级环生二班研究生 舒新宇
孙院士在报告中分享的科研经历,尤其是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的故事,是对“科学家精神”最生动的诠释。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更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与淡泊。这种精神力量,比任何技术本身都更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当前略显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这场宣讲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提醒我们回归科研初心,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为荆楚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扎实的力量。
2025级博士生 杨倩
这场宣讲既是一场前沿技术的科普,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赋能”与“照亮”这两个关键词,精准地道出了科技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我认识到,湖北作为科教大省,拥有像孙院士团队这样的一流科研力量,正通过测绘等技术优势,在区域规划、灾害预警、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荆楚学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倍感责任在肩。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传承好这份宝贵的科学家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与使命。